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盲猜一道題:不看生產地址,你覺得街頭商店最常見的打火機會產自哪里?放在以前,如果讓記者本人猜想的話,一定會想到南方,可現在,不會這么猜想了。7月29日
昏暗的燈泡閃爍不定、客廳地板一到雨天就沾泥帶水,因為家里沒有像樣的家具而蹲坐在小馬扎上吃飯......這樣的場景已經成為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郝家沖村村民的追憶,或者說,向孩子們訴說“憶苦思甜”人生歷程的一個片段。
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董家河鎮西南部的集云村,因山勢高峻、云霧環繞,故名“集云”。曾經的集云村,因為地處深山、交通不便、產業單一而“清苦”且“與世隔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鄢崗鎮立足農業大鎮實際,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主攻方向,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7月29日,“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桐柏縣磨溝村,見證一個空心村蛻變為美麗鄉村的歷程。磨溝,兩山夾一溝,沿溝分布著7個自然村,如今合并為5個自然村,7平方公里村域內,青山環抱,綠水長流。
7月29日,“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商丘。此時大雨剛剛過去,烈日炙烤著大地,在商丘梁園區水池鋪鄉張王李村的田地里,51歲的李女士正在忙著疏松土壤。在她腳旁,一顆顆胖乎乎的辣椒掛在枝頭,長勢喜人。
大河網訊(記者祝傳鵬)“阿姨,您買了點什么啊?”“東西不是掏錢買的,我是用積分卡兌換了香皂和牙膏等一些日常用品,很實用很方便。”是什么積分卡,買東西都不花錢?帶著這個疑問,7
西滑封村,北依沁水,南臨黃河,別看村子小,卻遠近聞名,“小康村”“文明村”“明星村”,讓十里八鄉的鄉親們艷羨不已。改寫西滑封命運的是一位老人,他叫王在富。
圖庫里選畫,電腦手動制作,自動噴繪打印......半小時不到,一幅辦公室墻上常見的裝飾畫出來了。再利索把它裝進畫框,它就可以順著物流發到客戶手里了。
大河網訊(記者 馬紹坤)“修路就是修路,下水道就是下水道,鄉村振興就要一步步走?!痹勒妩h支部書記于來政這樣說道。岳寨村大門7月27日,“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網絡主題
別院疊翠、青磚黛瓦的民宿院落,美食飄香的小吃街,傳承千年的中原農耕文化和開封民俗……走在開封市鼓樓區余店民俗文化村青石板路上,屬于這里的獨特歷史余溫和鄉村韻味令人沉醉不已。
“大石巖的山,大石巖的水,大石巖的景色別提有多美!”7月26日,“決勝2020?鄉村振興看河南”采風團來到鶴壁淇縣大石巖村,村里一片繁忙,車輛施工不停。
說起圖書,往往讓人想起“陽春白雪”,然而在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卻有一批農民把圖書賣到全國各地,不僅富了自己,也傳播著文化。
鶴壁??h的西楊玘屯村,本來并沒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可這里的村民們圍繞傳承悠久的手工藝品泥咕咕,從小到大,創出了一條市場化的路子,贏來了“中國泥塑第一村”。
大棚種植闖出扶貧新前景,反季蔬菜鋪就綠色致富路。7月27日,“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題采訪活動“鄉村振興采訪團”在開封市通許縣馮莊鄉陳莊村了解到關于種植反季節蔬菜脫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