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孫凱杰】 進入2025年以來,黃金延續了2024年的強勢表現。年初至今還不到5個月,上海金基準價從“6字頭”一度跨上“8字頭”,最大漲幅超過30%。
尤其是在4月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對貿易伙伴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措施,引發各國資本市場大幅震蕩,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飆升到新冠疫情以來的最高點。全球避險情緒的急速上升,也促使黃金在4月再次開啟大幅上漲。
門檻低、操作便捷,大量投資者通過ETF購金
金價“狂飆”,黃金的熱度也迅速擴散至消費端。
特別是在過去一周,在黃金首飾克價突破千元大關后,“黃金”“金價”等關鍵詞頻繁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單;與此同時,在線下,黃金也日益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熱議焦點。
4月23日,大河財立方記者在鄭州市中原區幾處商圈看到,有不少商家打著“克減”等字眼的廣告牌,在街頭宣傳造勢。由于金價持續走高,大量消費者轉而觀望,金飾商家也紛紛通過優惠活動進行攬客。
記者從鄭州市的多家銀行和證券營業部了解到,4月以來,咨詢和購買黃金相關產品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今年債券和股市都不太穩定,從近幾個月來看,黃金不僅上漲曲線穩固,而且相較于其他資產來說,長期的上漲邏輯更加清晰;再加上國人對黃金還有消費層面的長期需求,目前各個年齡段投資者的接受度都是挺高的。”一位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
除了在金店購買實體黃金、在銀行買入積存金,大量新入市的投資者還選擇了密切跟蹤金價的各類黃金ETF和聯接基金產品。“像聯接基金,在支付寶和微信上就能買,操作簡單便捷,而且1元就能起購,App里還提供了很多黃金的相關知識,對于我這樣沒有接觸過黃金投資的人還是很友好的。”一位00后投資者向記者分享道。
黃金ETF年內持續凈流入,部分LOF基金被炒至高溢價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境內ETF基金年初至今漲幅居前的,一類是追蹤港股的跨境ETF,另一類則被黃金概念相關ETF所占據。目前,境內市場共有十余只黃金ETF和十余只黃金ETF聯接基金,年初至今漲幅均超過20%。
商品型ETF2025年截至4月22日的凈流入排名,均為黃金相關ETF(數據來源:Wind)
而黃金板塊的個股則漲幅更為明顯。例如永贏黃金股ETF年初至今漲幅高達29.82%,超過了大量黃金ETF的漲幅。
資料顯示,其跟蹤的指數為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指數(SSH黃金股票),該指數包含的46只成分股中,有36只年初至今均為正收益,其中老鋪黃金年初至今漲幅超過200%,山東黃金、赤峰黃金、招金礦業、西部黃金、潮宏基和華鈺礦業等漲幅均超過50%。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18日,2025年全球市場黃金ETF凈流入量前十的基金中,有4只來自境內,分別是華安易富黃金ETF、國泰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和博時黃金ETF,換算凈流入分別達到28.3噸、10.4噸、9.4噸、8.8噸,位列第三、第六、第七、第八位。
資金的大量流入也帶來了情緒升溫,部分支持場內交易、場內外申贖的相關商品LOF基金陸續出現了大幅溢價,部分ETF溢價率甚至超過50%。匯添富黃金LOF、嘉實黃金LOF、黃金主題LOF等基金也密集發布公告,表示基金二級市場交易價格高于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同時,基金管理人也通過限購、停牌等措施促使基金凈值回歸正常。
金價快速上漲,投資者也應做好風險防范
金價暴漲,風險也在同步上升。4月尚未結束,上海黃金交易所就在3日、10日和21日三次發布公告表示,“近期貴金屬價格波動劇烈。請各會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繼續做好風險應急預案,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同時,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回顧金價的歷史曲線,就能發現其并非連年上漲的狀態。2012年,黃金在突破新高后持續震蕩,直至8年后的2020年才收復了曾經的高點;2021—2023年的幾年內,黃金也出現了上下反復的情形,不少短線投資者也在期間密集拋售止損。
倫敦金現歷史價格曲線
此前,多位專家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金價的波動是多個因素導致的,但短期內的大漲意味著超買,隨即出現大跌的可能性會大幅上升,因此投資者需要在合適的點位及時止盈,盡量選擇“落袋為安”。
4月23日,國際金價出現震蕩,國際、國內金價均大幅走低。截至發稿前,倫敦金現跌幅超過1.7%;當日,境內黃金ETF集體大幅下跌,黃金股票ETF跌7.09%、上海金ETF跌6.76%、黃金股ETF跌6.63%,多只黃金ETF跌幅超過5%。
銀河期貨研報分析,貴金屬周二大幅上漲,但周二夜里大幅逆轉,今天早晨開盤又大幅下跌,短期貴金屬由于超買獲利回吐導致進入調整周期。
研報稱,由于貴金屬定價的靈活性,不像商品期貨那樣在極度利多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很少回調的單邊走勢,但貴金屬市場即使在超級牛市的大幅上漲趨勢之中也經常伴隨著較大幅度的回調。總體看,經過長期大幅上漲,黃金來到市場前期預期的3500美元的關口,但市場調整壓力也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