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的事兒有多大?4月12日至14日,全國芝麻生產技術培訓會議在沈丘召開,旨在進一步推動全國芝麻生產技術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油料安全及促進農民增收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次活動陣容強大,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的12位崗位科學家,全國9個省的11個綜合試驗站的站長和技術骨干,50個示范縣的技術負責人,以及周口芝麻主產縣(市、區)的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等200余人參加。
活動有啥看點?據了解,會議深度聚焦我國芝麻生產難題和技術需求,圍繞芝麻產業信息與政策、高產優質宜機收新品種選育、高效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控、機械裝備研發以及高值化加工等核心議題展開研討培訓。
這個“國字號”芝麻盛會,緣何花落沈丘?作為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的140個示范縣之一,沈丘白芝麻具有營養豐富、含油量高、色澤潔白、籽粒飽滿等優良品質。2024年,沈丘縣芝麻種植面積達5.4萬余畝,芝麻產量8123噸,芝麻單產149.98公斤/畝。
如今,該縣將芝麻種植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鼓勵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規?;N植,促進芝麻規?;?、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推動“小芝麻”做成“大產業”。以本地芝麻龍頭企業沈丘縣恒裕貿易有限公司為例,構建了集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其產品精選白芝麻主要銷往韓國,年可加工芝麻萬余噸,年產值約1.06億元,年創外匯超1300萬美元。
沈丘只是周口芝麻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國家“多油并舉、擴大油料面積、因地制宜發展芝麻生產”戰略的指引下,周口芝麻種植面積最高突破60萬畝,總產量穩定在5萬噸左右,為全國芝麻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2021年,河南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成功選育出國內首個抗裂蒴、宜機收的芝麻新品種——豫芝ND837,周口市農科院率先引進并示范推廣,2024年全市種植面積突破15萬畝,占全國機收芝麻面積的10%。這為芝麻生產邁向全程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新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產調查顯示,豫芝ND837芝麻新品種及配套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起到了明顯的降本增效作用,機收效率較人工方式提高了90倍,每畝節省生產成本325元。”河南順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許海燕說。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周口市農科院作為周口農業科研的先鋒,在芝麻產業領域,始終將新品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研究作為重點攻關方向。截至目前,已選育出“周芝”系列芝麻新品種12個,累計示范推廣面積超過300萬畝,顯著提升了周口芝麻主產區的生產水平。
“芝麻產業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首任首席科學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洋說,未來將加快種質資源創新與新品種選育,積極推進芝麻生產全程機械化,強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與推廣,加強芝麻加工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延伸,為推動我國芝麻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增智添力。(河南日報記者 方化祎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盧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