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
“回來啦!”
“多不多?”
“咋不多哩,都住滿了!”
…………
連日來,在許昌市建安區榆林鄉劉王寨村,村民們的日常問候親切中透露著一絲神秘。是哪位“老朋友”回來了?
春季的潁河濕地,碧波蕩漾,芳草萋萋。4月16日一大早,在劉王寨村南側橋東的潁河北岸上,幾名攝影愛好者正在“打鳥”。據了解,“打鳥”是攝影圈的“行話”,意為使用長焦鏡頭在距離很遠的地方拍攝鳥類照片。
“拍崖沙燕啊!今年終于回來了,我們早上6點多就來扎點了。”攝影愛好者鄭學田告訴記者,這幾年潁河河畔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劉王寨村的崖沙燕也越來越多,他們也循燕而來,不過,他們只是站在遠處不時按動快門,“人與鳥已經和諧相處了很多年”。
劉王寨村位于建安區西南部,潁河流經其境內。河道水草豐美,魚蝦成群,常年棲息有白鷺、灰鷺、綠頭鴨等野生鳥類,河道、濕地、沙灘、崖壁、動植物共同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這也吸引了村民們口中的“老朋友”——崖沙燕多年來到此安營扎寨。
在劉王寨村南側橋東的潁河北岸一堵高約6米、東西長約200米的沙崖上,密密麻麻分布著幾百個洞穴,洞穴里不時飛出成群的灰褐色的崖沙燕,它們或俯沖,或盤旋,與潁河兩岸的景色相映,構成了一幅生動和諧的自然畫卷。
“從3月下旬陸續有崖沙燕飛回來筑巢,吸引了很多村民、游客前來觀景。”據劉王寨村黨支部書記司嬌妮介紹,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崖沙燕,劉王寨村規劃了50余畝的崖沙燕棲息地保護區,其中10畝核心保護區更是設置圍欄,鋪設草坪,種植花木,禁止人員車輛進入,并派專人每天巡視。
“崖沙燕不僅給我們村帶來了美麗的風景,更帶動了我們村觀光休閑產業的發展。”司嬌妮說,原本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劉王寨村,在崖沙燕的影響下,一躍變成了網紅打卡地。該村抓住良好的發展時機,在保護好崖沙燕筑巢地域生態環境的同時,大力發展休閑觀光產業,利用荒院、廢棄廠房打造了“河谷營地”系列文化小院,茶點荷塘、榆稼小院、耕讀第、太極村舍等各具特色的民宿或散落村中,或比鄰而建。2024年,劉王寨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并帶動村民增收20多萬元。
記者在距崖沙燕保護區一橋之隔的潁河岸邊看到,觀燕通道上,不少全副武裝的自行車騎友三三兩兩結伴而行,路面的引導標識滿足了徒步游客和騎行者的多種需要。
“一路上水清樹綠,景色宜人,空氣清新,非常適合鍛煉和觀景。”騎行愛好者鄭佩汶說,在這里騎行不僅能偶遇小可愛崖沙燕,還能邂逅花海綠植,“這里是理想中的友好綠道”。
司嬌妮表示,目前,該村周邊的潁河治理工程正在全面開展,未來的騎行步道會增至12公里長、4米寬;村里計劃在步道沿線設置鳥類科普展示設施、觀鳥望遠鏡等,形成沿途生態景觀,再現潁河鳥飛魚躍、蛙鳴蟲啾的景象。
鏈接
“崖壁建筑師”崖沙燕
崖沙燕,又稱灰沙燕,是燕科沙燕屬的鳥類,其體長約13厘米。它們的背羽呈現褐色或灰褐色,胸部有一條灰褐色的橫帶,而腹部與尾下覆羽則是白色的羽毛。這種鳥類被列為“三有”動物,即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同時它們也是夏候鳥。崖沙燕常常在近水源的沙崖上筑巢,因此被譽為“崖壁建筑師”。(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宋廣軍 通訊員 陳灝 楊占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