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地圖取材自河南省地圖院編制)
“歡迎來到豫靈鎮的黃河入豫第一觀景臺,這里是黃河進入河南境內的首個絕佳觀賞點,也是領略黃河壯美風光、體驗杜家村獨特魅力的絕佳去處!”站在觀景臺上,耳邊風聲獵獵,站在記者身邊的杜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紅陽,用帶著陜西口音的方言介紹道。
一眼望三省,豫、陜、晉三省交界處的風光盡收眼底。
滔滔黃河在腳下蜿蜒流淌,舒緩的河水與春日的陽光交相輝映,形成一幅壯麗的畫卷。向西遠眺,橫跨三省的風陵渡大橋清晰可辨;向北望去,北岸農田里的綠意正從地壟間漫溢開來;往東俯瞰,黃河生態廊道一派生機盎然,如柔美的緞帶般與黃河相伴相依。
這時,口袋里的手機傳來短信提示音,掏出一看:(五千年表里山河,六千年清香傳奇)歡迎來到汾酒之鄉、老家山西。
嚯!信號居然已經切到隔壁山西去了。
“打秋嗎?這個游樂設施在網上可火了,膽量足的可以坐12米高的那架!”王紅陽指著觀景臺最高處聳立的兩架一高一低的鋼架電動秋千,熱情地說:“體驗下吧,安全著呢,這是特種設備,有四重保險,能在空中看到黃河在腳下流過,這可是獨一份的視角!”
金雞嶺海拔不過百米,卻因地處三省交界,讓高處這架秋千平添了“一蕩跨黃河”的豪情。
同行的男記者坐上座椅,系上安全繩的瞬間,說“能聽見自己咚咚的心跳與山風共鳴”。拉動電磁閥,“咔嗒”聲響里,座椅逐漸失重后仰,直到升至與地面呈90°角時停了下來。
“準備好了嗎?”王紅陽大聲問。“好啦!放吧!”秋千上的記者回道。“走起!”“啊啊啊啊啊……”伴隨著一串尖叫聲,兩根細長的秋千鐵索在春風里劃出驚心動魄的弧線。
“哎呀,太炸裂了!眼前是倒懸的天,腳下是流淌的黃河。秋千被推向最高點時,整個人仿佛被拋向了云端,山河在旋轉中鋪展成巨幅畫卷!沒過癮,緩緩再坐一次!”下了秋千后,記者興奮地分享著個人體驗。
“人們稱這里是‘雞鳴三省’之地,意思是一只雞打鳴,三個省都能聽到,想必坐秋千發出的尖叫聲,也能傳到三省!”圍觀的眾人忍不住打趣。
杜家村在2019年之前,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黃河邊的土地大多閑置,長滿了酸棗刺,經濟效益低下。然而,隨著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的推進,杜家村迎來了發展契機。
近年來,杜家村完善了基礎設施,從沿黃廊道到景區,再到310國道,杜家村修建了總長約3.6公里的道路。村里通過黨支部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開始盤活閑置土地,建設了一系列旅游設施。其中,特種設備懸空秋千成為了杜家村的標志性景點。
當暮色四合的中原大地漸次合上眼瞼,豫靈鎮仍在執筆書寫地理書頁的最后一章。這座位于河南最西端的鄉鎮,每日都在目送著行經全省的太陽在此完成優雅的謝幕禮——當豫東平原早已沉入夜色,這里的晚風仍在與最后一縷暮光共舞,為太陽的河南巡游畫上句點。
晚上6時許,再次站在金雞嶺最高處的觀景臺向西望去,太陽掙扎著,似是不甘心就此隱于遠方的山巒間。黃河在百里外打了個彎,像條慵懶的巨龍臥于廣闊的天地間。天光逐漸轉暗,將眼前的河段鍍成一根跳動的緞帶。此時,可見北岸山西境內的農田間升起裊裊炊煙,河這岸河南境內阡陌間忙碌春種的農人身影交錯,在暮色里織就一幅錦繡畫面……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張瞧 攝影 張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