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王紫儀/文 賀志泉/圖)“近兩年,河南正在加快推進中原農谷建設,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我們作為電子信息領域的國家隊,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與中原農谷實現了首次跨界合作。”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李新向記者展示兩個創新成果。
微信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紅薯粉條這款農產品的溯源信息,這些信息與食品安全密切相關,是廣大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更是中原農谷安全管理的重點。李新展示的第一個成果是“神奇的源農碼”。
“每天,都有無數農產品上市,為了高效地采集和管理它們的信息,我們首次跨界運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給每個農產品賦予唯一的數字身份證,也就是‘源農碼’。”李新介紹,“它的背后是科研人員為中原農谷量身定制的‘數智大腦’管理平臺,使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各種要素逐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一物一碼,一掃即知。”
中原農谷作為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示范區,為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需要隨時掌握土壤墑情、農作物生長、氣候變化和病蟲害等情況。但傳統的農田監測站占地面積大、維護成本高,各種農業信息化設備互不聯通,難以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的作用。
李新介紹的第二個成果是“農田里的智慧燈桿”。
把智慧燈桿從城市搬到農田,賦予它新的使命:一是運用物聯網技術統一采集數據、實現互聯互通;二是集成計算、通信、監控和無人機停靠等新功能;三是連接中原農谷數智大腦。
據介紹,“農田智慧燈桿”成本低、占地少,只需20根就可以覆蓋一萬畝高標準農田,為持續高產提供可靠的數據保障。一桿在田,萬物互聯。科技創新應強化跨界思維,善于挖掘、利用其他行業的成熟技術,解決本行業的創新難題。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未來,我們將秉持初心,堅持跨界創新助力中原農谷發展,努力服務于更多產業提質增效。建議政府統籌謀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制度化的產學研協同創新保障機制,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動力。”李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