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席茜/文 賀志泉/圖)“孩子的撫養教育,是家事也是國事。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好學校,遇見好老師,享受優質的教育,是家長的期望,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1月28日,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通道”上,作為來自教育戰線的省人大代表,焦作市山陽區教育局小學語文教研員、教研室副主任,中小學一級教師楊華表示。
如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我們的做法是,一‘活’一‘動’,借助集團化辦學,大手拉小手,努力把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辦好。”楊華說。
“活”,就是盤活,探索集團化辦學,盤活教育均衡發展的“一池春水”。
楊華介紹,焦作市山陽區是河南省首批12個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改革先行區之一。按照“以強帶弱、以名帶新”的發展戰略,成立了焦東路小學、解放東路第一小學和東環小學3所教育集團,實現了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幫扶薄弱學校全覆蓋。
東環小學是我省首批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集團。整合的第一所學校,合并前一年級招生只有4人報名。合并后,東環用名校信譽、優質師資作為招生宣傳的底氣,假期招了40人。
同年,整合一所新建校,新建校前身為單軌制農村學校,合并當年完成一年級四個班的招生。2022年,另一所地處農村的學校成為第四個校區,一年多的時間,該校從40多人發展到300多人。一校引領,盤活三校,讓農村娃也有了好學堂。
“動”,就是帶動,深耕集團化辦學,帶動薄弱學校插上“隱形的翅膀”。
楊華介紹,有一次,她到解放東路第一小學南校區調研,校長表示,現在學校的公開課,來聽課的家長比總能比邀約的多出一倍。
“你或許想不到,南校務工子女比率達80%以上,并校前不少家長甚至不知道孩子的教室在哪兒。并校后,學校統一人財物,統一管教評,有‘政策包’推進,有‘伙伴式’互助,經過不懈努力,連續六年榮獲區綜合管理獎一等獎,終于贏得了家長的尊重和支持。”楊華說。
在這一“活”一“動”之間,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一枝秀”變為了“滿園香”。
“作為教育界人大代表,我建議在人員編制、財政投入、管理機制、教師培訓等方面給予更多政策性的支持。期待有一天,推開家門,門口就有您心中的好學校。”楊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