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唐朝金 文 朱哲 攝影 朱哲 攝像】 “河南不缺人,但最缺高端人才。如何實現河南和人才雙向奔赴,才是經濟發展、中原崛起的重中之重。”1月25日,河南省政協委員、洛陽北方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陽北企)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光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
建議做好河南與人才雙向奔赴
今年的河南省兩會上,陳光的建議與人才有關。
在陳光看來,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現如今如何讓河南和人才雙向奔赴,才是經濟發展、中原崛起的重中之重。
“河南不缺人,但最缺高端人才。尤其是當前,河南存在'雙一流'高校數量少,人才培養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人才的事業平臺優勢不強;人才引進政策的吸引力不明顯等問題。”陳光表示。
陳光談到,受產業結構影響,河南的有效支撐產業偏少,更偏傳統制造業,高精尖的制造業企業更是寥寥可數。而且這些傳統制造業企業往往規模大,效益效率低。
換句話來說,就是河南吸引高端人才的崗位較少,并且薪資水平相對不高,導致部分人才短缺,反過來人才短缺又會影響產業升級,如此發展便會一直受限。
針對短板,陳光建議:
第一,要加大資金投入,打造高水平本土高校。 教育是實現“產業和人才”良性發展循環的密碼,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必須加大教育投資。
第二,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在陳光看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河南省各個城市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去引進優勢產業,有了產業才能有就業崗位,把產業搞活才能持續留住人才。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發展。 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棲。此前上海、浙江多地推出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證明了營商環境搞得好,各種人才、資源才會“不請自來”,因此河南更要堅定不移地優化營商環境。
第四,建立有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一方面要堅持黨管人才,細化工作方案,制定良性的人才引進政策、人才安居政策、人才成長計劃等。同時,為人才配偶子女提供落戶、就業、就醫、入學等政策保障,讓人才有歸屬感,全心全意投入事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以獎勵補貼等形式,鼓勵一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落戶河南,推動人才引進服務的專業化,從而助推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際化戰略助力洛陽北企穿越行業周期
2002年,一條由國際影星鞏俐代言的摩托車廣告,開始登陸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電視臺黃金檔,“心隨我動,大陽摩托”也成為當時經典的廣告詞,被消費者熟知。
或許你不知道,“大陽”摩托的制造者正是來自洛陽北方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泰國正大集團的合資企業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
成立于1969年的洛陽北企原名為“國營曙光機械廠”,后更名為“中國洛陽嘉陵摩托廠”,簡稱“洛嘉”,1998年正式更名洛陽北方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盡管洛陽北企并非中國民用摩托車的原點,但作為中國首批摩托車定點生產企業,足以顯示其在行業歷史地位。尤其是1992年,隨著洛嘉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成立新公司,新的品牌“大陽”應運而生,進一步夯實其江湖地位。
同樣在1992年,大學畢業的陳光分配到洛陽北企,成為剛剛成立的“大陽廠”的一名員工,之后的25年里,陳光從基層一點點做起,一步步成長為洛陽北企的掌舵人。
作為摩托車行業的老兵,陳光見證著國產摩托車的崛起、衰退和升級。
“2008年可以說是中國摩托車市場的頂峰,這一年中國摩托車銷售量接近3000萬臺。之后,隨著消費升級,家用汽車開始逐步普及。另外,隨著電動自行車的出現,國產摩托車的市場被進一步擠壓。到2023年,國內電動自行車的產量超過6000萬臺,而國產燃油摩托車的產量則是1400多萬臺。”陳光表示。
面對著汽車和電動自行車的雙重擠壓,自2008年開始,洛陽北企開始將目光投射到海外,并且通過十幾年來的深耕,海外市場的銷售份額已經占到洛陽北企的60%以上。
“我們從2008年開始加大對摩托車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尤其在東南亞和歐洲,‘大陽’和‘洛嘉’兩個摩托車品牌的影響力日盛。其中,在緬甸和摩洛哥市場,‘大陽’和‘洛嘉’兩個品牌已經成為當地摩托車第一品牌。在摩洛哥市場,我們的市場占有率超過40%。”陳光表示。
而在多年深耕海外市場之后,隨著2023年洛陽北企“對標一流”“1233”戰略的深入實施,2023年洛陽北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洛陽北企官網顯示,2023年公司摩托車銷量同比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56.80%,出口同比增長225.19%;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加快1.13次,存貨周轉率同比加快1.77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預算完成率373.36%。
電動摩托車是中國摩托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方式
就像流行總有輪回,隨著年輕群體的成長,大排量燃油摩托車重回年輕人視野,并被賦予“炫酷”“自由”等標簽,甚至成為年輕人全新的社交方式。
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摩托車”早已成為流量密碼。在小紅書平臺,其中不少類似“見你的路上連風都是甜的”“心中的自由野獸快要沖破禁錮”等帖子,眾多UP主在文章中分享著自己騎乘經歷,并搭配上一張張帥氣的照片。
同樣在微博上,“摩托車”話題閱讀量也達到26.2億,引發60余萬次討論。
“從目前摩托車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從用途上將其分為‘通勤車’和‘玩樂車’兩種,而‘玩樂車’則主要集中在大排量上。”陳光說。
據陳光介紹,為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2023年洛陽北企在中小排量摩托車方面推出了主打城市越野及高端休閑娛樂的“海蘭德”品牌,并且受到市場的歡迎。“大排量摩托車方面,洛陽北企正在加緊研發,預計2024年年底前就將問世。”
盡管包括洛陽北企、春風動力等在內的國產摩托車廠家,都欲在大排量摩托車方面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從市場中分一杯羹,但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包括“川崎”“鈴木”等日本品牌,更為高端的“杜卡迪”“寶馬”等品牌,仍是大排量摩托車的主打品牌。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250CC及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車銷量在我國的年度復合增長率達到約40%。目前,我國大排量摩托車僅占3%左右,仍有發展潛力。
盡管目前大排量摩托車仍是各家摩托車廠家發力的重要方向,但在陳光看來,在同國外品牌的競爭中,“電動摩托車是中國摩托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隨著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勢力的崛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相信隨著未來電池技術的突破,電動摩托車也將乘風而起,成為中國摩托車產業彎道超車的重要方式。”陳光表示。
據陳光介紹,在電動摩托車的研發上,洛陽北企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并在技術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積累。
實際上,對新能源摩托車未來看好的不只洛陽北企。此前,包括春風、錢江、隆鑫等品牌在內的廠商先后發布新款電動車型。除此之外,不少汽車企業也開始跨界聯合摩企發力。2021年,比亞迪、柳州五菱、吉利、長城等汽車品牌紛紛成立公司或收購摩企進入摩托車行業。
在陳光看來,隨著電動化的進程,相信中國摩托車企業也會像汽車行業一樣,未來通過電動化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