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9月22日上午,息縣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四屆豫道·東岳紅紅薯節在息縣濮公山礦山公園游客中心廣場盛大開幕。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省商務廳原一級巡視員、河南省貿促會原會長謝增福,信陽市政協副主席周保林等出席開幕式。
此次活動以“和美新息縣 豐收好時節”為主題,充分展示息縣“三農”發展新成就,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效、鄉村振興新面貌。
倉廩實,天下安。息縣縣委書記管保臣在致辭中說,息縣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動搖,著力鄉村振興扛旗,大力推進“一戶一田、小田并大田”改革,持續深化與正大集團、北大荒集團、融通集團、宏升公司、豫道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合作,成功發展優質弱筋小麥100萬畝、位居全國第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萬元,同比增長8%、居全市第三位,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逐步實現。
豐收節里“曬”豐收
據悉,今年以來,息縣打贏了三夏生產攻堅戰,迎來了秋收好“豐”景。在三夏生產中,息縣夏糧總產量達到56.26萬噸,占全市38.4%、全省15.8%,減產比例最少、位列全市第一。目前,92萬畝水稻、20萬畝玉米、2萬畝大豆、8萬畝紅薯、31.2萬畝花生、7.4萬畝瓜果蔬菜迎來了豐收季,息州大地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息縣堅定圍繞“產業立縣強縣”發展理念,今年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9.4%,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7%,增速位居全市第6位。
同時,息縣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特色農產品開發力度,聚焦優質紅薯全產業鏈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紅薯研發基地和紅薯小鎮、中國酸辣粉創新基地和酸辣粉小鎮,打造“中國酸辣粉名城”,預計5年內實現年產值50億元、10年內打造出百億級產業集群。
“一產”和“二產”真情碰撞,推動了息縣農產品實現華麗轉身。糧食豐收,更要讓老百姓增收。息縣取得農業產業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喜人成績,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息州大地上全面鋪開。
豐收節里“慶”豐收
稻花香里說豐年,歌舞升平慶豐收。開幕式上,以慶豐收為主題的歌舞表演輪番登場,為現場來賓獻上了一場文藝盛宴。
豐收組詩朗誦、特色民俗歌舞表演、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等眾多精彩節目將開幕式氣氛持續推向高潮,現場掌聲迭起,熱鬧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在舞臺舞美設計上,本次息縣豐收節打破常規的舞臺+大屏的平面舞美設計,打造特色立體卷軸,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在息縣徐徐展開,創意十分新穎。
豐收節里“品”豐收
此外,息縣豐收展覽是今年息縣慶祝豐收節的另一大亮點。活動現場設置了鄉鎮豐收成果展區、十大特色名吃展、龍頭企業及產品展、非遺與二產三產融合展、“設計河南·美麗鄉村”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展等五大特色展覽。一步一景,全方位展示了與時代共鳴的息縣鄉村振興新“豐”景。
活動期間,息縣風味美食市集、文創市集、美食音樂嘉年華等系列活動喜悅接力,為大家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之余,還可以品嘗豫道酸辣粉、息縣鏊子饃、息縣面炕雞等地道息縣風味,在廣闊鄉野間領略息縣風采。
美好生活在息縣
作為千年文化古縣,息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越的生態環境、獨特的資源稟賦,被譽為“中華第一縣”,連續九年蟬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原糧倉”。
站在新的起點,息縣將始終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產業化,奮力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此次息縣豐收節,不僅是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美好節日,更是展現鄉村振興新面貌的窗口。
據了解,息縣將繼續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工作,創新開展鄉村振興“十百千萬”工程,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場景;堅持“項目為王、結果導向”,聚焦高質量創新創造,促進全縣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塑造“美好生活在息縣”地域品牌,使“美好息縣”更加看得見、摸得著、有溫度、可持續。(朱美惠/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