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砥礪奮進開新局,乘勢而上書華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省人大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乘“十”而上代表說》系列報道,邀請駐豫全國人大代表結合自身領域,聚焦“十大戰略”,圍繞數字河南、鄉村振興、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等主題談感想、獻良策、謀發展,共繪出彩河南新藍圖。
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訊 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發出了錨定“兩個確保”,全面實施“十大戰略”的動員令,以前瞻三十年的戰略眼光繪就了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宏偉藍圖。
如今,“十大戰略”的聲音早已響徹中原大地,河南乘勢而上,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奮勇爭先開創未來。
乘科創之機 與時代同行
創新發展早已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主旋律。唯有創新突破,才能引領發展。我省把“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列為“十大戰略”之首,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戰略目標,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
雖然我國的光電子芯片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芯片和器件的研發仍是薄弱環節。如何破解“芯”難題,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實現“芯片自由”?作為一名芯片技術專家,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遠大認為,“下一步將圍繞創新驅動、5G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建設、雙千兆入戶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緊盯下一代信息技術主要需求,加快促進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開發更多的高端芯片,實現芯片技術自主可控和自立自強。”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作為“入地”利器,隧道掘進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一個國家基建實力,是大國建設必不可少的核心裝備。
這些年,國產盾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逆襲歷程,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杜娟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核心關鍵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王杜娟深知,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才不會受制于人。我們正努力把更多的核心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打造更多凝聚中國創造、體現中國質量、代表中國品牌的大國重器,為推動中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貢獻更大力量。”王杜娟說。
乘發展之力 筑人才之基
創新驅動、科技強省,人才是關鍵。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大批科技領軍人才、拔尖創新團隊攻克卡脖子技術,也需要大量大國工匠和高素質技能人才支撐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作為職教大省的河南,如何把規模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賦能河南高質量發展?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離不開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全國人大代表、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萬平認為,從外部環境看,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創新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從教育內部看,各職業院校要立足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國家戰略,優化類型教育特征,讓河南的職業教育更接地氣、更有志氣。”萬平說。
從學徒到大國工匠,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孟祥忠也十分注重技能人才培養,不僅自己練就了一身硬本領、真功夫,而且通過言傳身教帶出一支善于攻關、能打硬仗的技術工人隊伍。
在中國航空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孟祥忠攻堅克難,踐行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偉大事業。他領銜的“孟祥忠勞模創新工作室”累計完成創新改善項目653項,獲得專利22項,培訓員工1800余人次。
乘數字之勢 攀經濟之巔
河南將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作為全省“十大戰略”之一,全方位打造數字強省,以數字基建、數字產業、數字賦能、數字治理、數字生態“五位一體”的數字化轉型新格局加速形成。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著力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對打造5G精品網絡、建設千兆網絡示范省、發展算力基礎設施、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等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樓向平說,這些為我們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數字強省提供了強勁的動能。
建設覆蓋全省的“雙千兆”網絡、打造國內領先的超大型綠色數據中心集群、構建云網深度融合的中部算力中心......河南移動將加快數智網絡建設,不斷夯實數字經濟底座。
“今年將持續加快鄭州、洛陽兩地三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網絡結構優化和高速直連,打造市域1毫秒、鄭洛都市圈3毫秒、省域5毫秒三級算力時延圈,支撐算力業務就近接入、一跳入網。”樓向平說。
乘改革之路 啟發展新程
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就是要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同時,要在生態圈層上培土奠基。
濮陽因油而建、向油而興,原油產量從722萬噸歷史最高值銳減到94.72萬噸,面對原油產量下降帶來的巨大壓力和依托石油資源開發形成的石化產業層次不高的狀況,濮陽市如何從資源枯竭城市全面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濮陽市大力實施換道領跑戰略,改造‘老飯碗’,打造‘金飯碗’,重塑產業發展新優勢,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以產業轉型帶動全面轉型。”全國人大代表,濮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萬正峰表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強力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攻堅行動,不斷提高制造業在工業、工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加快制造業立市、制造業強市步伐,真正把關系濮陽興衰、人民福祉的吃飯產業做大做強。”萬正峰表示。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更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關鍵支撐。中國一拖如何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推動河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繼國說:“圍繞解決‘卡脖子’技術開展研發攻關,中國一拖每年投入4-5億元的研發經費。”
面向未來,劉繼國表示,中國一拖將堅持“鍛造一拖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主動對接國家鄉村振興、糧食安全戰略,持續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在促進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河南制造業立省、制造業強省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乘文旅之融 鑄文化自信
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是河南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總抓手。河南省委提出要全力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是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具體舉措。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做大做強文旅文創產業,強化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科技賦能,推動文旅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承哲認為,要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推動文化強省建設,以數字賦能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是關鍵一招。
“開封城墻大梁門古馬道遺址、州橋遺址、清明上河園、龍門石窟等景區精彩紛呈,受到人們持續關注和廣泛好評,更是激發了年輕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掀起持久不息的‘國風’‘國潮’熱,成為全國文化領域的一個‘現象級’事件,數字賦能是成功的秘訣。”王承哲說。
文旅產業既是踐行文化自信的強力引擎,也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幸福產業。
“近年來,清明上河園不斷在豐富景區文化表現手法,推動景區多元化發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創新。”全國人大代表,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爽說。
“在河南省委提出實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戰略大背景下,我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也將緊跟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新步伐,通過活化歷史并不斷創新文化的表現形式,不斷推動著景區高質量發展和文化高效能傳播。”對于未來的發展,王爽信心滿滿。
乘綠色之翼 展時代畫卷
在裴寨村村民家的屋頂上,一塊塊光伏板不僅是發展綠色能源的見證,同時也撐起了鄉村振興的產業新希望。
“我們輝縣是個資源大縣,過去‘靠山吃山’的粗放式發展,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創傷?,F在,從上到下特別注重綠色低碳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介紹說,良好的生態,不僅能讓老百姓生活在田園美景中,更能成為撬動一個地方振興發展的“源動力”。
從發展高效農業、種植養殖業,到擴建商業街、創辦股份制企業、開發旅游,再到引進服裝企業,發展紅薯產業,一步步走來,裴春亮帶領鄉親們始終把綠色、生態、低碳作為發展方向,在家鄉太行山新鄉段,推動形成了東部以新型建材為主導,中部以智慧農業、食品、服裝、光伏產業為支撐,西部以山水旅游、抽水蓄能發電為依托的綠色、多元產業布局。
裴春亮說:“未來要帶動家鄉山上山下15萬父老鄉親走好共同富裕道路、綠色生態之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既是金融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推實現‘雙碳’目標的責任擔當,也是金融業緊抓政策與市場機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全國人大代表,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諾金表示。
2022年,中原銀行在綠色信貸累計投放154億元基礎上,下一步將繼續在節能降碳產業、環境保護產業、清潔能源產業、資源利用和循環經濟產業等領域不斷加大投放力度,并致力于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碳中和領域創新債券品種的營銷推動。
“中原銀行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為現代化河南建設開好局起好步貢獻金融力量。”徐諾金表示。(席茜/文 賀志泉/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