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砥礪奮進開新局,乘勢而上書華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省人大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乘“十”而上代表說》系列報道,邀請駐豫全國人大代表結合自身領域,聚焦“十大戰略”,圍繞數字河南、鄉村振興、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等主題談感想、獻良策、謀發展,共繪出彩河南新藍圖。
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宋向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前進號角。再次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王杜娟今年關注的重點依然聚焦在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人才培養方面。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作為“入地”利器,隧道掘進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一個國家基建實力,是大國建設必不可少的核心裝備。這些年,國產盾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逆襲歷程,王杜娟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作為一名來自科技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過去五年,圍繞科技創新和所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王杜娟一共提了14個建議,都和科技創新工作密切相關。
例如,提議國家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資金投入;適當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免稅抵稅的比例,繼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制訂過渡政策推動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加大科研平臺創建和人才引進培養的支持力度;建議加大對青年科技工作者支持力度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王杜娟深知,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這些年,我們以‘三個轉變’為指引,堅持自主創新,成功研制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世界最大斷面矩形盾構機等一系列填補國內外空白的產品,形成16項國際領先技術,引領行業發展。我們還積極布局智能盾構機和未來掘進機,開展激光、水射流等新型破巖技術、換刀機器人和無人值守智能掘進技術的儲備研究,目前這一領域在國際上尚屬無人區。”
2022年,創新依然是中鐵裝備的主基調,夯實創新平臺,獲批建設河南省首批創新聯合體,揭牌成立杭州未來之城地下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中鐵貴能智能礦山研究院,相繼獲得“中國優秀工業設計金獎”“中國好設計金獎”等多項殊榮;世界首臺礦用機動型TBM“涼都號”、中國首臺大傾角斜井TBM“永寧號”、用于高原高寒鐵路的大直徑硬巖掘進機“高原先鋒號”等創新產品順利下線;首臺出口土耳其、德國、巴西盾構機順利通過驗收,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中鐵裝備接連中標意大利西西里島3臺大直徑盾構機。
“這些成就取得憑的就是憑的就是強大科技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握!現在,我們的隧道掘進機訂單超過1500臺,出口到德國、法國、意大利、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王杜娟說。
“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才不會受制于人。我們正努力把更多的核心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打造更多凝聚中國創造、體現中國質量、代表中國品牌的大國重器,為推動中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貢獻更大力量。”王杜娟說,今年將堅持與企業共成長,與廣大干部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繼續加快科技創新,努力為企業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