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世界的加速構建,網絡安全形勢愈發復雜,網絡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五年來,我國網絡安全領域各類政策法規日益完善,網絡安全技術、產品日益創新,應對新增網絡風險策略更加成熟。
作為一種立體的技術,網絡已經深入到了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是工作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日常娛樂的必要條件。幾十年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思維,引起了社會的變革,帶來了無限的機遇,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和漏洞。只有對癥下藥,提供法律保障,促使其揚長避短,才能更好地為我所用。
強化用網安全意識。其實,網絡上一些非法集資、虛假詐騙、銷售假貨等能屢屢得逞,就在于抓住了用戶貪“小便宜”心理,以及渴望一夜暴富的“軟肋”。如果用戶以平常心面對,擦亮用網的眼睛,或許很多非法行為都無機可乘。近些年來,隨著網絡安全宣傳加強,用戶的識別能力也在提升,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正確用網是抵制非法行為的關鍵。
提高網絡安全防護。如今,網絡安全技術更加完善,不僅有硬件上的“過濾”功能,也開發了反詐等各式各樣的APP,成為了用戶安全用網的重要助手。但不可否認,仍有一些商家打著“擦邊球”,野蠻推送誘惑信息,把用戶當成“羔羊”,企圖從中謀利。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的出臺,對網絡安全建設管理運行提出明確要求,并對網絡相關產品及服務進行約束,也為用戶維權提供了可能,對壓縮非法行為的空間勢必會起到立竿見影效果。
從嚴打擊非法行為。從嚴問責查處,才能形成倒逼壓力。之所以網絡的違法行為層出不窮,甚至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就在于違法成本太低,讓他們無所忌憚。五年間,以《網絡安全法》為基礎,我國相繼出臺《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等,一套完整的安全法律法規正在形成。可以肯定,織密織牢法律籠子,將推動網絡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使互聯網更好地造福于民,也讓網絡空間更加風清氣正。(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