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修武縣產業集聚區河南升華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鋁壓延產品。該公司主要從事航空航天、汽車輕量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合金鋁殼及合金鋁箔等高端鋁壓延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銷售。劉金元 攝
“河南還有這么厲害的產業布局?”
“原來防爆機器不但功力強,顏值也很高!”
壬寅年春日,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辦的“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主題采訪活動深入開展。>>大河網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來自中央駐豫媒體、河南省主流媒體的百余名記者,兵分4路,歷時6天,走遍了全省各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深入工廠車間、科研院所、商場集市、建設工地、田間地頭,尋找助企典型、探訪重大項目、發現科技創新。他們被新時代中原大地上日新月異的變化深深觸動,并決定用好手中的筆與鏡頭講好河南故事,傳播好河南聲音。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助力企業一線見聞”采訪組走進鄭州、許昌、漯河、開封、濮陽、焦作6個省轄市,先后走訪15家企業,各地競相發展的態勢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河南總站記者徐珮哲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采訪了鄭煤機、許繼、雙匯等知名企業,他們勇于創新,不斷研發出行業頂尖水平的產品,展現了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成果。”徐珮哲說。企業有困難,政府來幫忙。各地千方百計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的作風讓徐珮哲感嘆中原大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在許昌黃河旋風采訪時了解到,為了解決企業生產電壓的穩定性問題,當地多次召開座談會商討措施,最終協調土地等資源支持企業專門建設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徐珮哲說,這種尊企惠企的導向讓企業發展更有信心,河南“萬人助萬企”活動一定會營造出一流的營商環境。
“這幾天來,走訪了洛陽、平頂山、南陽、信陽、駐馬店的大項目,一路看、一路想,發現河南各地對自身的發展方位判斷很精準,產業布局既有超前眼光又符合近期需要,很實際、接地氣。”經濟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牛晨增說,洛陽市把傳統制造業當作財富,大力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努力推動“制造之都”向“智造之都”轉變;平頂山借助當地煤、鹽資源優勢,在延鏈、強鏈、補鏈上下功夫,實現了從“中原煤倉”到新興產業聚集地的蝶變;南陽在制造業技術領先一步基礎上,牢記囑托、主動擔當,圍繞中醫藥產業做大文章,為副中心城市騰飛提供新支撐;信陽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革命老區振興破瓶頸,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駐馬店緊盯農業產業,揚優勢、鍛長板,同時及時落地新能源項目,補短板、強弱項,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從古都安陽出發,沿著鶴壁、新鄉、濟源、三門峽一路西行,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李麗靜密切關注豫北沿線城市的創新發展歷程,細細詢問,認真記錄。她同相關部門、企業深入交流,用細膩的筆觸多角度、深層次展現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對這些城市產業發展的支撐和推動。“在濟源我們了解到,當地在19年前引進落地的河南大學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已經發展成國內領先的納米材料技術研發平臺和基地,孵化了很多企業,出了很多創新成果,也給當地帶來可觀的稅收收入。支持科技創新要有長遠規劃,更要不遺余力。”李麗靜認為,這樣的案例對國內很多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啟迪意義。
“這次采訪的6天時間里,我們走訪了十余個縣市,深入企業研發和生產一線,看到了很多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也感受到了河南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堅定決心。”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翟濯說,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位于西華縣的河南越布悠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位于豫東小縣城的企業,通過堅持不懈的科研攻關,成功研制出集成中西方先進技術的“黑科技”口罩,成為全球唯一獲得歐盟授權免檢的口罩生產商,產品大范圍占領歐美市場。這正是河南以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縮影。“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每天都有無數的創新故事在中原大地上演。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好、講述好河南創新發展的生動故事,向黨的二十大獻禮。”翟濯說。(河南日報記者 逯彥萃 陳輝 尹江勇 師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