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鳳虎 師喆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一顆小小的金剛石,居然有6個尖、8個面,閃著耀眼的光芒。
它的誕生過程科技感十足:在2000℃高溫、10GPa高壓的模擬火山爆發條件下,持續恒溫恒壓10小時以上才能自然合成。
2月22日,“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采訪團走進位于柘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河南省力量鉆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量鉆石”),見到了這家企業的“寶藏”產品——八面體金剛石。
“別看它小,可是加工芯片必需的特種材料。它的每個尖都相當于一個刀刃,鋒利度遠超傳統金剛石,可以盡可能地保證芯片的平整度。”力量鉆石是目前國內唯一能量產IC芯片用特種金剛石的企業,副總經理周智華語氣中不乏驕傲。
八面體金剛石是金剛石制造領域的高端產品,其生產曾經被牢牢掌握在日韓等國家手中。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力量鉆石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用于科研創新,花費數年時間才攻克了全部技術難題,實現了八面體金剛石的進口替代,有力推動了芯片國產化。
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力量鉆石又將目光投向了金剛石切割線的創新研發。在直徑僅為頭發絲五分之一的金屬線上鍍一層金剛石微粉,就能制成加工太陽能硅片所需的金剛石切割線。而2017年以前,這種產品只能從日本進口。
“我們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后,把金剛石切割線的價格從500元每公里降到50元每公里。”在周智華看來,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迅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金剛石切割線技術的創新突破。
正是憑借這股創新力量,2021年9月24日,隨著一聲悠長的鐘鳴,該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對于有著“中國鉆石之都”美譽的柘城縣而言,這無疑是一聲鼓勵產業發展的號角。近年來,柘城縣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已形成了從原輔材料、單晶合成、微粉加工、制品生產到鉆石培育的全鏈條發展格局,年產金剛石單晶30億克拉、金剛石微粉60億克拉、金剛石及立方氮化硼制品3000萬件(套),培育毛坯及裸鉆400萬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