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行業現狀與李勝利的堅持
豆狀元的“老漿”豆腐不僅更加健康,豆香味也更濃郁、口感更佳。但這樣的好東西就一定能受到市場廣泛認可嗎?這背后還有劣幣與良幣的較量以及成本與利潤的權衡。
就拿夏季最普遍的豆制品保鮮問題來說,由于豆腐蛋白質含量很高,在高溫的條件下極易變質。李勝利做過一個實驗,一塊新鮮的豆腐,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放在35度左右的室內,2個小時菌落數就會嚴重超標。目前市場上最普遍的“特殊”處理方法,就是添加防腐劑,這也是多數小作坊、菜市場的“常規操作”。
而李勝利的豆狀元采用的則是將新鮮生產的豆腐進行預包裝,巴氏殺菌、冰水降溫、冷滯,確保豆腐在足夠低溫的狀態下全程冷鏈運輸,在商超或社區商店的冷柜保鮮銷售。這種辦法雖然更加健康、安全,但也極大地增加了盒裝豆腐的成本。目前,豆狀元是河南省很少能做到全程冷鏈的豆制品生產企業。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種。傳統小作坊生產,低成本、低價格以及老一輩的消費習慣,造就了魚龍混雜的豆制品市場。
豆腐成本高就賣的貴,保鮮環境要求高,就注定了銷售渠道的局限性,企業的利潤空間就要被壓縮。但李勝利從沒有一次,在品質上打主意。別人用便宜的轉基因大豆,他不用,還在全國生態第一縣、“大豆之鄉”黑龍江遜克縣建立了15000畝的大豆種植基地,目前已經擴大到了47000畝;別人用石膏點豆腐,一斤豆子出3斤豆腐,他用“老漿”一斤豆子只能出1.6斤-1.8斤。關于豆制品的品質,李勝利有著一個新密人、豆狀元品牌傳承人的執著與堅持。李勝利認為,過去好豆腐的標準是安全,而未來,安全只是豆腐行業、所有食品行業的底線,是最低標準。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營養、更方便快捷的好產品,才是食品行業從業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寫在最后
在互聯網、數字化、電商、“新消費”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食品加工業正在面臨著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和突破點的挑戰。從國民品牌娃哈哈試水冷飲店,到河南本土品牌思念的“早飯師”,伊賽牛肉體驗店,天冰全球冰淇淋智選店,再到豆狀元的“實體店”,傳統食品加工業正不約而同地嘗試突破傳統銷售渠道,通過新的觸手搭建與消費終端更直接的聯系,開啟新的征程。(靳靜波 /文 張博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