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5月18日,首屆“中原高等教育論壇”在黃河科技學院藝術中心隆重舉行。這是繼首屆中原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論壇后,河南教育的又一盛會。
省政府副省長霍金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研究員,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蔣篤運,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胡大白,校長楊雪梅,校董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趙衛東,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原副校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鄔大光,浙江大學求實學者、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眭依凡,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鄒友峰,新鄉學院副院長宋偉等出席開幕式。論壇開幕式由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組長,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主持。專家學術報告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河南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刁玉華和鄭州輕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俞海洛主持。
開幕式上,霍金花在致辭中指出,在河南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指導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動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在河南落地見效的關鍵時刻,我們相聚在中原大地、黃河之濱,共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大計,共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藍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定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改革,統籌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特別是著力推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要立足新時代、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展現新作為,努力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和高質量科技創新體系,服務和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以新時代引領使命、要以新理念定向導航、要以新格局謀篇布局、要以新作為檢驗成效,共同推動河南高等教育開創新局面、再上新臺階。
胡大白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她說,我省高等教育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立足長遠、面向未來,主動研究新課題,解決新問題,以此應對未來教育深刻變革,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要求。今天我們舉辦首屆中原高等教育發展論壇,不僅為美麗的黃河之濱又增添了一份獨特的教育之美、人文之美、智慧之美;也為探討我省高等教育發展,搭建了一個高層次交流學習平臺,期待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積極建言獻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推動河南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教育現代化,貢獻新思路、展現新智慧。
鄭邦山指出,近期,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正在全省教育系統深入開展“重要論述大學習、教育思想大討論、教育綜合大變革、教育質量大提升”活動。只有學習更深一步,思想解放才能向前一步,改革才能更進一步。目前,全廳機關干部通過重要論述大學習、教育思想大討論,認識越來越深刻、思路越來越清晰、方向越來越明確。各地教育局、各高校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專家報告精神,結合慶祝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廣泛開展“重要論述大學習、教育思想大討論、教育綜合大變革、教育質量大提升”活動,引導廣大干部教師深刻認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性,將立德樹人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
杜玉波以《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為題作主旨報告。報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深刻闡釋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綱要關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決策部署,科學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闡述了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主要任務、重要舉措和實施路徑。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我們建設的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是培養高水平人才的體系、是適應國家和社會需求的體系、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系、是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體系、是體現公平而有質量的體系、是全面對外開放的體系,從根本上說就是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的體系。這個體系將在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緯度提升兩個方面,帶給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新變化,帶來更多的高等教育的獲得感。
在下午的專家學術報告中,眭依凡以《大學內涵式發展: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的旨歸》為題,從背景分析、概念解讀、問題討論、改革選項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他認為,大學內涵式發展的目的:一是按大學自身的規律辦學治校育人;二是提升大學辦學治校育人的效率。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大學內涵式發展的惟一選擇。
鄔大光從什么是高等教育和大學轉型、研究高等教育和大學轉型的視角、西方高等教育和大學轉型的經驗、我國高等教育和大學轉型的特殊性等方面詳細講解了自己對高等教育與大學轉型的思考。他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轉型過程的所有問題都有自己的階段性,這是由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過程所決定的。
劉炯天以《完善治理結構與體系 助推一流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為題,從高質量辦學格局的理論追尋、高質量治理體系的構建實踐、治理變易掌控與新發展格局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他指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是大學的內涵建設與辦學職能,與此相對應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撐和文化引領是大學的社會服務,是大學內涵建設的外延發展。內涵建設與外延發展二者有機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動大學發展與質量提升。
鄒友峰以《關于河南高等學校分類評價改革的思考》為題,談了河南高校分類評價改革的意義,梳理了河南高校的類別,并對河南高校分類評價的實施提出了具體建議。他認為,在對學校育人體系的評價中,無論是“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還是“書院制”改革,都要看其改革前后育人成效的提升度和效果,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
宋偉在報告中詳細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發展情況,并就如何構建河南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構建河南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應從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等方面進行研究。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教育局局長或分管高等教育的副局長,各本科高校黨委書記或校長、分管教學或科研工作的副校長、教務處長或科研處長,各高職高專院校黨委書記或校長,民辦高校的舉辦方代表,省高等教育學會兼職的副會長、監事長、會長助理,以及省教育廳機關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共300余人參加論壇。(采稿:高馨、李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