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廣超 姚程
一塊木料,到成為你手中的一把梳子,共需幾步?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梁文鵬卻準備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譜寫答案。
“大學畢業時我曾迷茫過,但最終卻因為一句廣告語而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一直堅持到了現在……”2月28日,在位于漯河市臨潁縣的南街村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梁文鵬提及當年大學畢業后的選擇時十分感慨。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今年36歲的梁文鵬從業已經14年。
【一句廣告,讓他從鄭州返鄉】
2月28日下午,梁文鵬告訴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一把小小的木梳,開坨、開片、畫線、取形……足足需要20道工序,他一邊講解一邊親手操作了起來,每個流程都了然于心。據他介紹,雖然如今談到木藝自己是頭頭是道、如數家珍,但在大學畢業時,卻也曾為了未來的人生迷茫過一段時間。
“2008年大學畢業時,我想留在鄭州這種大城市工作,但父母想讓我返鄉發展,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梁文鵬說,有天在街上他看到了一條廣告語“走得最慢的人,往往是走得最快的人”,給了他很大的觸動。
“就像這句廣告語一樣,傳統木雕工藝需要時間的積累,不能一蹴而就,雖然走得慢一些,但卻走得穩當,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未來肯定大有機會。”梁文鵬說,想到這里他茅塞頓開,也堅定了他返鄉的想法。
【為做精品,足跡踏遍云貴川】
上世紀80年代,梁文鵬的姥爺在臨潁縣王孟鎮西王莊村開了個小作坊,雇了10多位工人,制作木梳;2004年,父親梁俊鋒將工廠遷到了南街村,成立了南街村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在上大學時,梁文鵬就利用假期進入車間歷練了,對每項流程都很熟悉。
作為第三代傳人,與老一輩人的制作不同,梁文鵬對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藝十分嚴苛。楠木作為一種重要的原材料,其品質決定了成品的質量,為了尋找上好的楠木,梁文鵬在云貴川的大山里折騰了兩年多。
“我第一次去找楠木進貨地時,先乘飛機到成都雙流機場,再坐出租車到雅安,經銷商再開車帶我到山里,最終步行到村里,想上山還得再步行。”梁文鵬說,特別是在山里騎摩托經過陡峭路段時,小路比輪胎都寬不了多少,時不時會驚出一身冷汗。
兩年多的時間里,梁文鵬跑遍了云貴川,最終才選擇了四川樂山一帶的楠木。而為了尋找其他原材料,梁文鵬的足跡更是遍布全國,親自去嘗試每一種木材的特性。
【傳承非遺,努力升為“國家級”】
多年來,梁文鵬也沒有松懈對自己技藝的提升。在拜師學藝過程中,他結識了時任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會會長、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長張玉骉先生。通過張老先生的言傳身教,梁文鵬總結出了自己的紅木系列木雕理論體系。
如今,走進位于公司內的省非遺傳承項目臨潁木雕展示館,館內陳列著各種小葉紫檀、黃花梨等藏品,讓人眼花繚亂,該公司也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單位。
“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傳統木藝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但也伴隨著機遇。”梁文鵬說,近年來,漯河市大力扶持發展非遺文化,與各種文創產品相結合,讓傳統技藝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而在梁文鵬心中,還有一個更為宏大的目標。“未來我將秉承‘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爭取將臨潁木雕這一‘省級非遺’升級為‘國家級非遺’。”梁文鵬談及未來信心滿滿。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