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利從小就沒怕過什么,也許是因為普通家庭中的長女身份,她從小就有極強的責任意識——我是姐姐,理應照顧好弟弟妹妹,也必須為家庭承擔一部分壓力。正是這種「大家意識」,孟曉利將自己不斷地推上一線,成為一個不曾回頭的冒險主義者。
她的沖動型人格從兒時一直保持到現在,這期間,孟曉利經歷了五次職場變動,無一不是沖動之下做出的決定。故事要從她自工作四年的幼兒園離職后講起,那時的孟曉利還只是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孩兒,對社會的復雜性并不了解。

離職后的孟曉利有自己做生意的想法,卻遲遲沒有確定下來做什么。后來因機緣結識了珠寶行業的前輩,對這個能與美打交道、又能盈利的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與小姐妹商議后,兩人紛紛拿出積攢許久的家當,合資開了一家翡翠珠寶店。
本以為順風順水的創業自此開始,卻不料在開業不久后就被「上了一課」。那是一個嫻熟的騙子,趁著孟曉利兩人倒水拿貨的空隙,盜走了價值十多萬的珠寶。「在創業之前,所有的預期都太過理想化,可現實用慘痛的教訓讓我們清醒。」好在情況在近一年后得到了緩解,隨著整個市場的回暖,女性對翡翠的關注度上升,兩人也在長期經營中找到了最佳合作模式,各司其職,整個店的盈利情況開始樂觀起來。

直至2009年,孟曉利因個人原因退出,那時的珠寶店已經小有起色。因為這段「沖動」的創業經歷,孟曉利得以結識了許多好友和貴人。任何嘗試和努力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也一定會作用于將來的某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