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獅豹頭前,吳金印帶領山區人民日夜奮戰,鑿透了槲林村南山山洞,打算借此修路,連通山外。時隔30年,在2006年修翟陽線省際公路時,這個山洞被利用,為國家節省資金3000萬元。
他用粗筆給縣委領導寫了封信:“我愿意下山,下山后對這里開展工作有好處。我在哪里,哪怕當個工作員都能干好。”短短幾句,加粗的字體,表明了決心。
“官做多大是個大?”和吳金印一起上中央團校的同學,大多已是省部級或廳局級干部,而他則扎根鄉土50多年,三舍升遷機會。
2018年9月1日,是個周六,54歲的李慶軍像以往一樣周末加班到下午六七點,取出日記本簡單記錄后,他關上了辦公室的門,悄然離開,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明天我去開會,跟你們請假了啊。”史來賀像往常一樣,擺擺手,跟辦公室里所有一起加班到凌晨的人,說了這句他每次外出都會說的話。
他,曾經是德才兼備的醫生,因為創業的渴望辭職南下廣東,成為中興、華為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在功成名就的時候,一場意外將他數年心血化為灰燼;他是幸運兒,在朋友資助下東山再起,彎道超車切入頭部理療賽道,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鄭永和和老干部服務隊留下了一處處工程,一片片綠蔭。在他們的帶動下,太行深處,有許多普通老百姓也投身于治山治水、改變山區面貌之中。老干部服務隊值得銘記,這些人同樣值得。
劈山修路、建渠蓄水……“老頭隊”自發上山干工程,70多歲的鄭永和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頭他們為啥這么拼?老干部們拼在一線,還愁山里老百姓和工人沒有積極性嗎?